597苗木网
当前位置: 597苗木网 » 行业资讯 » 苗木新闻 » 正文

与黄建荣谈“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13 18:14:37 更新时间:2017-04-13 18:14:50   浏览次数:5175
 黄建荣:上海上房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外园林植物新优品
赞助商链接
  黄建荣:上海上房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外园林植物新优品种的引种驯化、开发、推广、园林景观应用。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园林经验,敏锐的行业视角,稳健的领导风格。
不久前,记者参观了上海上房园艺“梦花源”基地,并与公司掌门人黄建荣一同谈论了三个“市场”,一个是园林市场,一个是家庭园艺市场,一个是资本市场。谈话内容简短充实,体现了一家园林企业掌舵者在当前行业盘整期的冷静思考。
记者:上房园艺是行业内的老牌企业了,这么多年来发展一直比较平稳,我想首先了解下您对当下园林市场是怎么看的?尤其是您公司所处的华东一带园林市场。
黄建荣:经过这些年发展,华东一带大园林市场相对来说已经饱和,到了质量提升的时期。目前上海城区就到了这个阶段,许多老的公共绿地需要提升品质,我们到发达国家去看,口袋公园、专类花园做得十分出色,绝大多数绿地不是很大,但很著名,内容、内涵丰富,在景观、功能上都能满足市民需求。这是园林绿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当然,公共大环境的园林建设还会有,不过许多都是大园林公司在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走专业化道路要好一些。
我们上房园艺一直在新优植物引进方面下工夫,我们研究英国、加拿大的花园,了解人家为什么能百年传承。一是人家做得有内涵,二是做得很精致,三是做得很持续,植物丰富、景观优美、功能完善。我们以前很多公园绿地限于时间、资金、程序、资源,虽然很快建成,规模绿量有了,但内涵和精致程度不够。按照发达国家的园艺发展规律,我认为我国园林的“园艺化”时代正在到来,植物也是要讲园艺品种了,比如说要用“杜鹃”,设计苗木表上不能只说“杜鹃”,因为杜鹃有很多品种,要区分每个品种的不同景观表现和不同生态习性,如春鹃、云锦杜鹃适用的场合完全不同,以后植物选择得具体到哪一个品种。
记者:我很认可您说的“园艺化”的发展趋势。不过提到园艺,想跟您聊聊第二个市场,就是最近很火的家庭园艺市场,而且您也是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家庭园艺分会会长,想必您非常看好这一块市场。
黄建荣:是的。去年,上海绿化部门就提出“园艺进家庭,绿化美生活”的发展思路,政府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导向,记得在一次会议上,上海有领导做过报告:如果上海市民每户拿出1平方米做园艺,那就是一个静安公园的绿量———那是好几百亩地。所以市民消费个体看似小,但像是细胞,众多细胞就可以构成群体。现在家庭园艺市场还未被完全激发,潜力很大。
从产业内部来看,市场也在倒逼着企业转型。这几年大园林市场趋于饱和,许多上海的中小园林施工企业面临转型,部分开始转向家庭园艺市场,而上海的家庭相对来说消费能力较强。因此,上海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家庭园艺分会是应运而生。
记者:分会成立以后做了哪些工作呢?
黄建荣:分会成立之后,我们首先要求加强家庭园艺理念和观念的传播。从办好展览入手,一个是年宵花展,一个是家庭园艺展;另外,我们也做很多的培训活动。其次,我们希望通过展会、分会的平台,进行家庭园艺的产品推介、家庭园艺的技术服务。做这些内容奔着两个目的,一是我们企业同时在探讨家庭园艺怎么做,理清楚市场;二是引导居民的园艺消费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告诉他们怎么玩园艺,比如我们年宵花展,就是选在了一个商业中心的一楼,为的是实现与消费者日常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互动、融合。
记者:也就是说,你们的展会更偏向于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2C型的?
黄建荣:对,我们就是2C的,与国内原来的传统展会不太一样,当然也有一部分2B(针对企业)的。比如展会中会举行一些论坛,便于大家横向交流。但主要还是面向终端群体,我们目的就是要培育市场,此外,我们还会在展会活动中做一些评比,比如家庭花园评比,家庭居室花艺评比等等,激发大家发现园艺美,用园艺达人、民间养花高手带动大家,不追求高大上,但求简单、亲民。
记者:是的,消费引导非常重要。不过也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家庭园艺市场薄弱的另一大原因也与产品有关,去国外花园中心参观时可以发现,我们可以用于家庭园艺的产品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丰富度与精度。
黄建荣:产品的确比较薄弱。以前很多产品其实大家都在做,但只是大园林产品偏多。针对家庭园艺的也有,可惜大多出口国外。国内市场的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其实他们也想做国内市场,但信息不通,也找不到门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市场不成熟导致了产品体系缺乏,像大园林市场一样,没有形成标准化,导致了无序竞争。
最近我们通过家庭园艺分会牵头,几家企业带动,打算做一个家庭园艺联盟,做家庭园艺产品体系,大家联合起来,一是为了做好标准,二是希望大家能分工合作。我认为现在做事应该都讲求合作,大家一起把体系化、标准化做好,无序竞争对行业没有好处。
上房园艺一开始也遇到产品薄弱的困境,后来我们不断开发自己的产品,形成自己的标准化,走出那一段阴霾。现在我们想做的是通过协会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企业,大家在一个平台、渠道上合作,丰富产品。现在上海溢柯、浙江虹越都在尝试家庭园艺这一块,相信会有更多的花园中心兴起。
记者:我发现就上房园艺来说,现在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品种、单品公司了,很多产品其实是一整套园艺产品模式,有点“概念”公司的味道,不知道您怎么看?
黄建荣:有这个意思在里面的。其实上房园艺一开始也不是纯产品公司,我们也在做许多理念,也包装了很多产品模式,比如花境、岩石花园等等,通过产品的各类组合形式,提供体系式的产品。比如铁线莲,我们通过各种应用方式,做成铁线莲体系。
针对这些,我们还有延伸的新概念部门,他们会有一些新奇、甚至有点天马行空的想法,做特色园艺、垂直花园,也给我们赢得了不小的市场,比如青岛世园会有一半的立体花坛就是我们做的。此外还有花境部门、“梦花源”都十分出色,有了多年的积累,产品模式多元化。而且还有配套的研究所,与二十多家院校挂牌合作,我们还是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不断地创新模式,让我们得以增强活力、持续发展。
记者:您公司产品业务可不少,一共有多少员工?
黄建荣:将近50多人,不算很多,有些是临时的,除了刚刚介绍的业务,我们还有内务、植物生产、营销等部门。而我们许多业务都是往外延伸的,比如亲子活动“星宝贝”、婚庆等,这些跨界型的业务,我们大多是以合作的模式进行的,也会成立子公司,包装一些特定的产品,作为园艺的“衍生”,让园艺发挥更大的效应。
记者:那此类业务一般是谁主导,上房园艺会控股这些子公司吗?
黄建荣:这个不一定,我们的合作模式一般比较灵活。因为既然是跨界,人家肯定在某方面更在行,就会以他们为主,给其更大空间,就像我刚刚讲到的,现在做事业应该讲求合作,大家共赢就好。
记者:是的。不过如果业务越做越大,公司在业务、管理上就会有瓶颈,所以现在许多业内企业都在寻求与资本合作,一为解决资金问题,二是树立企业管理构架。这也正好是我问您的第三个“市场”问题,您对园林园艺企业拥抱“资本市场”怎么看?
黄建荣:我认为有利有弊。上房园艺发展多年,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没有在这方面下很多心思,我们目前股份还是比较集中,这种模式延续了很多年。与资本合作,尤其是用上市的方式引入资本,显然能在短时间内把事业做大,但从专业角度来说并不见得有利。因为上市以后就容易在业务发展方向上失控,很难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就拿上房园艺来说,对于家庭园艺市场,目前还在市场培育阶段,我们还需要扎实地做一些转型工作,如果是上市公司,可能就得更多考虑效益、扩张,运作方式不太一样。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不排除今后成熟以后我们会朝与资本合作方向去走。因为现在我们有了很多延伸,与很多企业在合作,而有些产业模式是需要复制的,以规模化的方式运营,这样才能走出去。比如文旅这一块,上房园艺仅是提供一个园艺“空间”,通过跨界的合作模式,把外界的文化、旅游元素植入进来,同时也把外界资本引入进来。这可能跟传统的资本市场还不太完全一样。
记者:看得出,您对这个问题看得很辩证,合适的模块走合适的方式。那么我就想问您一个问题作为总结,上房园艺现在那么多业务和产品模式,您对公司的发展定位是什么?或者说,您想占领市场哪方面的消费认知?
黄建荣:我们其实是要做的是一个平台,一个从专业园艺往外延伸的平台。切入口和核心是园艺植物,这本是上房园艺所擅长的。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苗木行业图文推荐
苗木行业新闻推荐
赞助商链接
苗木花木类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特别推荐
 
 
APP应用权限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汇款方式 | 付费会员 | 广告介绍 | 网站介绍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597苗木网是中国专业的苗木网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绿化苗木价格, 最新苗木供应信息和最新苗木资讯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04792号 1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062号
copyright @ 597苗木网 2019-2026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