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
当前位置: 597苗木网 » 行业资讯 » 时事新闻 » 正文

专家称局部生态系统退化系泥石流发生重要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0-09-09 12:54:05 更新时间:2010-09-09 12:55:01   浏览次数:8765
597苗木网2010年9月9日资讯:本刊专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中国还有多少个“舟曲”环球人物》杂志赴贵州特派记者
赞助商链接

597苗木网2010年9月9日资讯:本刊专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

中国还有多少个“舟曲”

环球人物》杂志赴贵州特派记者 李荣刚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谢湘 余敏

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甘肃舟曲类似等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出自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周平根博士的这番话,引起一片哗然。

环球人物杂志派出记者,远赴贵州关岭实地调查,并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预警、防治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权威地质学专家丁仲礼教授。

布依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但现在山塌了家没了

2010年6月28日14时许,贵州西部的北盘江畔,一阵阵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因连续强降雨引发特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上百万方的泥石流汹涌而下,顷刻间吞噬了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两个村民组37户人家99名村民。

整整两个月过去了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这里时,碎屑中夹杂的泥土上已经长出了绿草,但灾难留下的伤痛记忆,依然随处可见—衣物、鞋帽、生活用具等半埋在泥土里,10多个“重点防疫区”警示牌仍插在石头缝里。

韦根珍的家,大寨村永窝村民组后面的山坡上,眼睁睁看着村里的房子被泥石流吞没。告诉记者:今年年后,山里非常干旱,后来又连降暴雨,但大家都没重视,因为这种滑坡,以前听都没听说过。

怕,怎么不怕?直到今天,当记者询问起山体滑坡时的情景,韦根珍依然满脸恐惧。整个过程,仅一两分钟。当时突然感到一阵震动,然后就听见砰、砰的一声声巨响。急忙跑出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整个村子就全没了

布依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但现在山塌了家没了与记者谈话过程中,韦根珍一直紧紧抓着门框,把脸贴在门上,或许,这能给她平安感。

希望能在原地重建家园,换了地方我怕孩子们找不到家…那里才是真正的家…

韦根珍的指引下,记者爬上了永窝村民组后面的山坡。刚爬到半山腰,就听见有人大叫,快躲,快躲,有石头滚下来了抬头一看,一块直径约50厘米的石头滚了下来,还没来得及反应,石头就落在记者面前100多米的洼地里。

这位大声叫喊的村民叫岑朝东,和4个同伴牵着一条狗刚从海拔800米的滑坡处下来。岑朝东告诉记者,家里只有他哥哥和嫂子因在广州打工才得以逃生。3个孩子,哥哥的4个孩子,还有我父母都被埋了话还没说完,这位38岁的汉子眼泪就掉了下来。

岑朝东爬上滑坡点,为了看看自己以前生活过的地方。说:布依族的家庭观念是很强的觉得家才是根,有家才有根。家没了后,习惯每天都上山看看,看着山下的黄土,就像找到家。今天,山上待了好长时间,希望我父母、孩子能感觉到想他

现在这里还时常会有山石滚下来,很不安全,跟着我走。下山的路上,岑朝东一直紧握着记者的手,从半山腰一直走到山脚,才把手松开。

告别前,记者问岑朝东:经历过这次灾难,会不会搬离大寨村?说:政府已经在离滑坡点5公里的茅草坪村为我修建了永久性安置点,还给了每个死者8000元的弥补,但我还是很怀念自己原来的房子,希望能在原地重建家园,换了地方我怕孩子们找不到家…那里才是真正的家…

泥石流很难预测,但预警机制简单易行,可以有效维护人身平安

中国还有多少个“关岭”1.6万个“舟曲”说法是否准确?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应该何去何从?丁仲礼教授为本刊进行了一一解读。

环球人物杂志:对“中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舟曲类似等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观点,您如何评价?

丁仲礼:这个说法有些笼统。国确有很多泥石流隐患点存在但不一定都会威胁到居民人身平安。有关专家前些年做过一个调研,全国大概有130多个县级以上城镇建在洪积扇地形上,就是建在沟谷出山口处、由间歇性洪水形成的扇状堆积体上。这些地方才是值得我重点关注的泥石流隐患点。这次舟曲的泥石流灾情建国以来都罕见,所以,1.6万个“舟曲”说法不很确切。

环球人物杂志: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种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在国确实分布很广吗?

丁仲礼:泥石流的形成首先需要物质条件,山沟里要存有较多松散物质,如泥沙、石块等;其次是触发因素,即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山洪突然爆发,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形成泥石流。国的泥石流隐患点主要集中在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山区。那些地方地形陡峭、岩体破碎,暴雨多发,为泥石流多发区。

环球人物杂志:泥石流的形成,否也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关系?

丁仲礼:泥石流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植被有三重作用,一是涵养水分,二是根部固定松散物质,三是阻挡洪水和砂石。刚才提到国泥石流隐患集中的地区,除了地质条件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局部生态系统退化,使得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人类掌握的技术,不能准确预测泥石流吗?

丁仲礼:预测的三要素是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对于泥石流,可以事先掌握哪些山沟含有松散物质,但暴雨的空间尺度很小,无法准确预测,目前全世界都做不到

环球人物杂志:预测不行,所以您提出要建立预警机制?

丁仲礼:泥石流和地震不一样,不是瞬间发生的首先有继续一段时间的强降雨,雨量积聚到一定水平后,洪水爆发,携带泥沙和石块从山沟里冲刷下来。一般情况下,从洪水暴发到冲出沟口有一段时间。建立预警机制,就是灾害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时候,引导居民躲避到平安的地方,及时逃生。泥石流预警的实际操作并不复杂,就是山沟中设置观察哨,雨季密切观察,一旦洪水形成,就拉响警报,告知居民立即疏散和撤离。

环球人物杂志:有了预警机制,可以防止人员伤亡。但长远来讲,还是应该防止在泥石流隐患点规划城镇吧?

丁仲礼:当然。国土地资源虽然紧张,但还没有到没平安地方可住的地步。政府的城镇规划政策,对躲避地质灾害隐患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操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比方舟曲,位于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坡陡、滑坡严重,典型的泥石流隐患点。按理说,至少应该留出避让区。但是临时来,这里没发生过高破坏性的泥石流,所以,人们防灾意识逐渐单薄,楼越盖越多,人口越来越密。县城里一块两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4万人,还在躲避区上建了房屋。

环球人物杂志:城镇合理规划、人口合理分布的问题,您认为如何解决?

丁仲礼:看来,城镇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问题,需要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乡村化进程中逐步得以解决。

环球人物杂志:今后我国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情况是否会减少?

丁仲礼:对于未来我国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总体情况,并不悲观。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国陆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在东部和中部省份。随着经济发展,西部农民也将不再上山砍柴,可以用上煤气等能源,这将使植被覆盖率扩大。生态恢复将会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强度。另外,国家加大防治地质灾害的投入,建立监测、预警体系等措施也将取得相应效果。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苗木行业图文推荐
苗木行业新闻推荐
赞助商链接
苗木花木类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特别推荐
 
 
APP应用权限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汇款方式 | 付费会员 | 广告介绍 | 网站介绍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597苗木网是中国专业的苗木网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绿化苗木价格, 最新苗木供应信息和最新苗木资讯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04792号 1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062号
copyright @ 597苗木网 2019-2026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