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景书一家4口人,这几年在河东乡农技干部的精心指导下,去年和今年种植的日光温室西红柿收入都好于往年,尝到甜头的马景书认识到只有发展高效农业才能增加收入。今年,他主动发展特色林果业,在金色大道沿线与同村的农民发展起了280亩的黄冠梨基地。
目前,凉州区许多像马景书一样的农民正积极投身特色林果业建设大潮,用这把“金钥匙”开启增收致富的大门。
高起点规划:构筑产业发展大蓝图
凉州区林果栽培业历史悠久,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特别是利用全国酿酒葡萄最佳产区这一优势,发展酿酒葡萄产业,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把区域自然禀赋转化为经济产业发展优势和农民支柱产业,成为区委、区政府领导思考最多的问题。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反复的科学论证,2011年1月,《凉州区特色林果业发展规划》迅速出台并付诸实施。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发展特色林果业20万亩。其中:葡萄7万亩(酿造葡萄5万亩、日光温室红提葡萄2万亩),枸杞3万亩,梨5万亩,核桃2万亩,红枣3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区林果业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挂果面积达到25.9万亩,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
《规划》的出台,为凉州区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区各乡镇处处呈现出一派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火热场面。“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是一件大好事,比靠天吃饭强多了,这笔账我们老百姓都会算。”黄羊镇枸杞种植户刘才山高兴地说。“过去种玉米、小麦,一亩地除去肥料、种子等各项开支顶多能落个辛苦钱,而现在政府鼓励种植各种特色经济林,为我们群众谋划挣钱路子,我们铁了心要把枸杞栽好、管好。”
严把质量关:打造地绿民富新格局
为保证苗木质量,凉州区林业局聘请市区林业专家对各类苗木进行随机抽取检查。“特色林果业在因地制宜、适地发展的同时,关键要把好苗木关,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专家之一的凉州区林业局规划队队长、林业高级工程师王其光告诉记者。
武南镇西寨村黄冠梨区级栽培示范点上,镇上一位包村干部说:“今年,区林业局严把苗木调运关,统一购置生根粉、酒精、包根袋等材料,监督供苗商对苗木进行定杆、封口、清水浸根、泥浆蘸根、包根等工作。在拉运苗木时,要求必须落实保护措施,在苗木质量、数量方面做到万无一失,为特色林果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奠定了基础。”一位种植户高兴地说:“今年给我们的苗木粗壮、芽子饱满、根系大,加上镇政府下了这么大决心,我们一定要把苗木栽好、栽活。”
苗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造林的成败,也是林业发展的关键。为此,凉州区特色林果苗木采购按“分头寻找、集中考察、公开招标、中标复核、全程监督”的原则,由林业部门会同相关乡镇做好苗源考察、价格咨询,经区林木种苗采购领导小组批准,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采购。调运过程中,在掘苗、包装、运输等环节,由林业部门和乡镇全程监督供苗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操作,确保调运苗木质量。在栽植苗木时,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施工,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努力提高特色林果业建设质量。
技术作支撑:推进林果产业大跨越
4月10日,河东乡下腰墩村黄冠梨栽培点,区林技中心工程师孟文华在现场指导农民套袋。他告诉记者,黄冠梨苗木定植后,要用深色塑料袋和报纸套住树干,袋口下沿用湿土埋压,保持苗木发芽期水分充足,防止苗木抽条。孟文华说:“规范化建园是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基础,整地开沟、苗木栽植不规范,将会给今后发展造成隐患。各项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就会影响苗木成活。各项关口都得把严,一点马虎不得。”
《凉州区特色林果业发展规划》出台后,凉州区特别注重特色林果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邀请省市专家团、组织特色林果典型户刘兴年等多次对农民进行开沟整地、苗木栽植及管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全区已举办各类培训110场(次),培训人员6万多人(次),印发特色林果栽培技术资料8万多份。从4月份开始,区林业部门抓住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严格落实业务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技术服务责任制,组织各乡镇林业技术干部,深入特色林果苗木栽植现场,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我们要把特色林果产业打造成百姓的‘聚宝盆’和‘摇钱树’。”区林业局局长魏家仁介绍说,2012年,凉州区计划完成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10万亩,着重抓好金色大道两侧各50—100米以黄冠梨为主的特色林果示范长廊和沿山冷凉灌区、沿沙区两个特色林果产业带建设,发展枸杞、黄冠梨、酿造葡萄、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等优势品种。计划建成区级示范点9个,示范面积0.98万亩。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效益驱动,渐进式推动全区特色林果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