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
当前位置: 597苗木网 » 行业资讯 » 时事新闻 » 正文

巴南圣灯山镇:万亩花卉苗木“开”在老百姓心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21-03-18 22:02:07 更新时间:2021-03-18 22:02:55   浏览次数:2305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重庆巴南圣灯山镇处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明艳的红叶石楠、火红的杜鹃、碧绿的麦冬草这是红叶石楠,必须
赞助商链接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重庆巴南圣灯山镇处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明艳的红叶石楠、火红的杜鹃、碧绿的麦冬草……“这是红叶石楠,必须要常修剪,才能长得更密、更旺盛,才能卖个好价钱!”正在地里修剪苗木的田豪乐呵呵地说,最近几年,靠着种植花卉苗木,田豪一家不仅建起了新房,年收入也逐年递涨,去年的纯收入达到了30万元以上。

圣灯山镇素有“花木之乡”的美誉,花卉资苗木源丰富,种植历史久远,传统花卉苗木品种较多,加之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广,劳动力成本较低,花卉苗木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圣灯山镇不断扶持和推进花卉苗木种植业,全镇以杜鹃、红榉木、桂花、红叶石楠等为主的花木种植面积达21226亩,全年产值达2.1亿元,引导农民走上了一条增产、增效、增色的花卉苗木种植轨道。

田豪正在花木地里忙碌 通讯员 罗莎 摄

从破旧瓦房到小洋楼

花木富了乡亲

走进圣灯山镇沿滩村的巾帼产业示范基地,成片的花卉苗木包围了整个村庄,这个示范基地也是村里有名的苗木基地,距今已经有17年的历史。

早些年的沿滩村跟一般的农村一样,破旧的瓦房、土房随处都是,农民大多以传统种植为主。但最近这些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村民的订单不断,而这一切都要从地里那一棵棵花卉苗木说起。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圣灯山便开始有了种植花木的农户,但由于规模较小,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随着花木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高效益的产业,就这样,花木产业在圣灯山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

2004年接触花木产业的李永霞也算是圣灯山镇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最初只有5、6亩地,后来流转了土地,发展到现在的70多亩。”李永霞告诉笔者,通过流转土地,她把花木产业不断做大,每年花木的销售额可以高达110万,自己富了,但李永霞没有忘记村里的其他人,他每年聘请的常工有10几人,其中包括有建卡贫困户,不仅解决了人员的就业,李永霞还主动为贫困群众送花木苗,并将种植技术无条件传授给村民,带动大家一起来种植花木。

“最近才卖了一批花木,能赚2、3万呢!”村民周树桂就是通过李永霞赠送的花木苗,一步一步将花木种植业做起来,他告诉笔者,自己以前是建卡贫困户,家里穷,别提搞种植业了,连吃饭都困难。好在李永霞送了她一批苗木,还手把手教了他如何种植,就这样,靠着这一棵小小的花木,周树桂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几年前,他还把瓦房换成了小洋楼。

据介绍,随着花木产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沿滩村已有400多户村民种植花木,种植面积近600亩,全村12个专业合作社中,有6个都是花木产业合作社,花木产业成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田豪正在花木地里忙碌 通讯员 罗莎 摄

从月入8000的打工仔到年入30万的种花人

花木留住了年轻人

“我2016年回来种花,再也不想出去了,就留在家乡了!”圣灯山镇大佛村的田豪16岁就外出打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田豪在城里总算站稳了脚,每月的工资收入也有了近8000元。本以为这辈子都待在城里了,但一次回乡探亲让田豪萌发了新的想法。

“看到村里的花木产业搞得如此红火,我也想拼一把!”田豪一家从祖辈开始就种植花木,在花木的种植经验上也有好几个“土专家”,于是,说干就干,田豪辞去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大佛村,将家里的20亩花木产业接过了手。

杜鹃、女贞、红继木、红叶石楠、麦冬草……这些都是田豪的地里种的最多的花木品种,作为全市最大的杜鹃生产基地,田豪所在的大佛村被市林业局等三家单位联合命名为花木生产专业村,这对于田豪来说也是一个机遇,于是,他不断扩大了种植规模,先后流转了50亩土地,将自己的花木产业做大做强。如今,田豪的花木已经成为了市内多个区县的供应商。

田豪给笔者算了算账,现在回家乡来种花木,一家人齐心协力,再请几个短工,移栽、插苗、管理、装车等这一系列工作都可以干完了,除开成本,一年下来家里的收入可以达30万以上,今年,田豪又流转了土地,他打算再多请几个村里的工人,把花木产业规模做大,继续留在家乡搞事业。

近年来,随着花木产业的不断发展,圣灯山镇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返乡年轻人,据不完全统计,该镇花木产业年轻一代的业主已经占据了近50%。凭着年轻一带敢闯敢拼的精神,他们大量苗木移栽、嫁接和繁殖,积累了经验,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为了适应市场,圣灯山镇的苗木种植标准化、容器化、园艺化生产等实用技术,也得到了一定推广,苗木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从脏乱不堪到山水田园画卷

花木扮靓村庄

在圣灯山镇滩子口村,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子。房前屋后,鸡犬相闻,花卉飘香;乡间炊烟,环绕其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无法想象,这里过去是一个脏乱差的村庄,垃圾随处可见,家禽粪便不时传来难闻的气味。

“今年的花木又卖了好价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我们的村子也是越来越美了。”家住圣灯山镇滩子口村的赵嘉利乐呵呵的说。近年来,村民们靠着发展种植花卉苗木,实现了增收致富,而靠着这花木产业,村里的环境也一天比一天好了,一年四季,花木增色,村里随处都是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

滩子口村原党支部书记贾家鑫告诉笔者,过去村里祖祖辈辈种蔬菜、玉米等农作物,不仅挣不到多少钱,村里的环境也是脏乱不堪,鸡鸭粪便满地,还没走近就已经闻到了臭味,如何改变这样的面貌,成了从镇到村最想破解的难题。

为了帮助村民找对路子,圣灯山镇看到了花木产业这一商机,并不断培育扶持,完善了配套设施,不仅修好了路,还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极大的改善了村里的环境面貌,并借助圣灯山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到圣灯山花木基地参观、游览。

73岁的赵嘉利是较早一批种植花卉并尝到甜头的花农,依靠种植花卉,他不仅每年收入1.2万元左右,而且为了装扮房前屋后,他特意搬来了自己所种的花木,精心修建,并每天打扫卫生。如今,赵嘉利的家俨然一副鸟语花香的画卷。他告诉笔者,为了方便花农们销售花木,近年来,村里的道路越修越宽敞了,环境也一天天好起来,村民们用花木来扮靓自己的家园,大家也自觉爱护环境,这样的良性循环,让整个村子从原来的脏乱不堪摇身一变成为了旅游景点。

在此基础上,有的村民们还看到了商机,还将自家闲置的小院子修葺出来做民宿。而今,每到节假日休闲季,滩子口村游人如织,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目前,滩子口村的花卉种植面积超过2000余亩,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通过花木产业,村民们实现了增收,村庄也有了新面貌。

事实上,滩子口村只是圣灯山镇依靠花木产业扮靓村庄的缩影。

未来,圣灯山镇将继续推进茶园、花卉、苗木等规模化、品牌化,扶持休闲观光旅游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让花木越开越旺,让村庄越来越美。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苗木行业图文推荐
苗木行业新闻推荐
赞助商链接
苗木花木类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特别推荐
 
 
APP应用权限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汇款方式 | 付费会员 | 广告介绍 | 网站介绍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597苗木网是中国专业的苗木网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绿化苗木价格, 最新苗木供应信息和最新苗木资讯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04792号 1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062号
copyright @ 597苗木网 2019-2026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