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
当前位置: 597苗木网 » 行业资讯 » 时事新闻 » 正文

贵州:竹子丰收了,纤纤青翠挑大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27 23:05:03 更新时间:2019-09-27 23:05:25   来源:贵州日报   浏览次数:5420
数说 丰收  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  建立由省领导领衔的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推动千企改造和千企引进双千工程深度融合;实现
赞助商链接
 数说 丰收

  “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

  建立由省领导领衔的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推动千企改造和千企引进“双千工程”深度融合;实现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强化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基金支持、人才保障“四位一体”;遵循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

  贵州竹产业丰收账——

  截至2018年底,全省竹林面积达419万亩。2019年1至8月,全省完成新造竹林12.16万亩,改培现有竹林22.51万亩,带动16.7万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1.8万户。此外,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预计投资58.42亿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0多年前,诗人郑板桥以竹咏志。纤纤翠竹坚韧的品性,为世人赞颂。

  200多年后,在科技支撑下,纤纤翠竹千变万化,甚至挑起了建筑建造的大梁。

  这不,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园的主展馆“竹之眼”就是由竹搭建而成。

  整个场馆使用了5000多根毛竹,主体支撑完全由竹子承担,单拱跨度达到32米。

  屋顶由竹片编织而成,阳光洒进馆中,斑驳有致,仿若置身竹林般自然惬意。

  竹家具、竹自行车、竹滑板、竹编茶具、竹片印制的书籍、竹丝编制的《清明上河图》……

  竹藤园中,所有东西都“以竹而成”,展现了现代竹子运用的无限可能和潜藏的无限价值,更表达了美与绿色的生态文化理念。

  生长迅速、成材率高、一次种植、永续利用……

  贵州山多地少,竹类种质资源丰富,用足用好竹木资源,成为众多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键。

  纤纤翠竹,可挑大梁。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竹作为省领导领衔发展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以加快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增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纤纤翠竹,重任在肩。

  以竹造物、以竹为食、以竹兴旅……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贵州已然“胸有成竹”。

  竹“玩”变身,“变”出山林宝藏

  “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文豪苏东坡,不可一日无竹。

  在科学水平尚不发达的古代,竹子一“变身”,便可拥有如此广泛的用途。

  而今,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进步,竹子的运用范围更加广阔,由此也催生了许多产业发展新业态。

  让竹子“变身”,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完善产业链,赤水市获益良多。

  作为“中国十大竹乡”,赤水不仅孕育了种类丰富的竹类资源,更是西南地区最大竹材产区。2018年,赤水市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人均竹林面积达到6.6亩。

  最初,赤水主要是卖原竹,产业链不长,产业附加值不高。

  意识到这一问题后,赤水市着力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让竹子变成竹纸、竹建材、竹食品,通过引进和培育各类竹企业,做强做大纸业园区和家具园区,实现了从杂竹到纸浆、纸板、成品纸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赤水拥有各类竹类加工企业3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

  2018年,赤水市竹产业综合收入达53.2亿元,占GDP总量50%以上。

  从卖原竹到卖竹制品、竹商品。在赤水,竹子“变身”,富了一城。

  贵州大力发展竹产业,计划到2021年,竹林基地面积将达到500万亩。

  要让这庞大的自然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关键,就在于竹子“变身”。

  竹子,要“变身”成什么?

  梳理绘制竹产业链图谱,根据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和交通条件,贵州将着力打造赤水河、清水江、大娄山和武陵山“两水两山”四大竹产业带。

  赤水河的竹子,将“变身”成为竹浆纸系列产品、竹型材、中高端竹家具、竹高科技产品和竹工艺品。

  大娄山的竹子,将“变身”成为竹笋食品,全力打造食用笋高端品牌。

  清水江的竹子,将“变身”成为竹雕、竹编、竹扇等手工艺品和竹筒酒、竹筒饭等特色食品。

  武陵山的竹子,将“变身”成为竹缠绕、竹生物医药、竹活性炭等高科技产品。

  竹子,要怎么“变身”?

  贵州将推进千企引进和千企改造“双千工程”深度融合。

  对竹产业链中的空白环节,以千企引进“延链”;对竹产业链中的低附加值环节,以千企改造“强链”;对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则是通过千企引进和千企改造的深度融合“补链”。

  赤水市与上海泰盛集团成功签约了“赤水纸产业园区”项目,投资规模35亿元;

  铜仁市成功引进“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

  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与合作方就实施年产100万套竹制马桶盖扩产技改项目开展了有效磋商,基本达成合作协议……

  建立全省竹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和目标企业库,今年以来,省竹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积极参加各种招商推介活动,取得显著成效。1月至8月,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9个,预计投资约58.42亿元。

  竹子一“变身”,“变”出了金山银山、“变”出山林宝藏。

  竹“产”生鲜,“生”出最美黔味

  “笋皆四月生,唯巴竹笋,八月生,尽九月。”这是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贵州方竹笋的记载。

  农历八九月,正是方竹笋上市的季节。吃笋,自然要鲜!

  可美味方笋要出山,运输和保鲜是难题。

  “常规运输超过2天,会变味发酸,所以市面上鲜笋非常稀少。”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徐剑锋说,受制于供应链,方竹鲜笋以前多用作深加工,或晒制笋干,极大地制约了市场的拓展和产业的发展。

  而今年,这一难题解决了。

  9月9日,遵义市桐梓县供销合作社与盒马鲜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远在贵州大娄山中的方竹笋,通过盒马供应链,可以实现24小时内,从产地到达全国餐桌。

  这一举措,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10个城市的市民终于能够吃到最新鲜的贵州方竹笋。

  破解产销难题,使笋竹产品迈向价值链高端!桐梓县将打出产业发展组合拳。

  上圆下方、有棱有角,笋肉丰腴、腹空极小,肉质脆嫩、风味神鲜……

  作为大娄山脉特有竹种,贵州的金佛山方竹堪称“世界一绝、中国独有”。

  桐梓县,“中国方竹笋之乡”,处于大娄山中段方竹自然分布中心地带,全县拥有43万亩的原生方竹。

  与其他竹类相比,桐梓方竹笋特点突出,脂肪、糖类和热量较低,而蛋白质、粗纤维和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奠定了桐梓方竹笋“笋类的明星、吃货界的网红”的地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按照《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竹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我省将加快竹笋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引导竹业发展重点县及其笋竹企业高效对接中高端消费需求,创建黔贵系列绿色、有机竹笋品牌。

  瞄准这一目标,方竹笋大县桐梓,将如何发力?

  扩大规模,让桐梓方竹笋一年四季“鲜”味不断。

  近年来,桐梓县将方竹笋列为“一县一业”主抓产业,桐梓全县方竹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

  到2020年,桐梓将打造100万亩方竹产业基地,实现“山山有竹,四季有笋”。同时,通过低产林改造,实现高产示范方竹林10万亩,全县方竹笋产量达到5万吨。

  加工提质,让方竹笋产品更多元,“鲜”味无穷。

  作为众多方竹笋加工企业之一,桐梓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猫山牌保鲜竹笋、笋干、开袋即食的酱腌竹笋,方竹笋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全国,甚至漂洋过海卖到美国、法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

  2018年,康利公司竹笋产品销售量2200吨左右,总销售额近4000万元。

  “但公司的加工能力还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求。”康利食品总经理罗凌云说。

  罗凌云坦言,目前桐梓方竹笋加工还存在大量空白,大部分笋子都以鲜笋形式外销出去,这样的收益较低。

  为此,桐梓县采取退城进园的方式,对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技能改造,改造后,将年产方竹笋系列产品8000吨,实现1.2亿元左右的年产值。

  从小作坊、分散加工向组织化、规模化精深加工转变。

  桐梓县鼓励县内众多方竹笋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方竹深加工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使笋竹产品迈向价值链高端。

  竹“拥”绿色,“绿”出养生之旅

  走进赤水,放眼望去,满山皆竹,满眼皆绿,一片生机盎然。深呼吸一口,空气沁人心脾,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1.6万个。

  负氧离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够调节大脑皮质功能,降低血压,改善睡眠,更可以改善肺部呼吸换气功能,还有镇咳平喘功效。

  游玩之中,呼吸之间,是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等生态因子,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天然氧吧”“洗肺天堂”。

  依托丰富的竹生态旅游资源,赤水市大力发展竹旅游,建成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5个。

  2018年,赤水市接待游客1800万余人次,其中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其中竹林生态综合旅游收益达43亿元。7万赤水人民“走上竹旅路、吃上竹旅饭、发上竹旅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外出旅游不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观赏休闲,更多是去追求一种文化的认同,追求自然的治愈力量,竹文旅融合发展可谓正当其时。

  今年以来,贵州省文旅厅加大对赤水竹海等景区提档升级工程的支持。

  该厅按照国家5A建设标准,指导景区完善设施、强化服务、丰富业态,将景区一些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投融资优选项目。加强对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梳理全省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项,对赤水竹编、玉屏箫笛、丹寨芦笙等非遗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下一步,贵州省还将大力发展竹生态旅游业。支持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等地,通过“竹+饮食文化”“竹+温泉康养”“竹+民族药浴”等模式,举办竹文化节、竹生态旅游节、竹博览会、竹林体育、独竹漂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实现竹生态旅游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同时,深化竹文创产业发展。传承发展竹编、竹雕、竹簧、竹宣纸、竹丝画帘、竹油纸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竹文化主题影视、演艺、摄影、绘画、书法等活动。

  建设以竹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博物馆、博览馆、酒店、竹工艺设计研发中心、大师工作室、竹艺传习所等,推动竹农文旅深度融合,延伸竹资源价值链。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苗木行业图文推荐
苗木行业新闻推荐
赞助商链接
苗木花木类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特别推荐
 
 
APP应用权限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汇款方式 | 付费会员 | 广告介绍 | 网站介绍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597苗木网是中国专业的苗木网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绿化苗木价格, 最新苗木供应信息和最新苗木资讯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04792号 1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062号
copyright @ 597苗木网 2019-2026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