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网
当前位置: 597苗木网 » 行业资讯 » 时事新闻 » 正文

甘肃定西父子数十载艰辛植绿:背苗上山 步行运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06 17:00:55 更新时间:2018-09-06 17:01:16   浏览次数:5865
2017年,安定区退耕还林还草分别1万亩和5000亩,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安定大地旧貌换新颜。图为安定绿化鸟瞰。(资料图) 钟
赞助商链接
   2017年,安定区退耕还林还草分别1万亩和5000亩,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安定大地旧貌换新颜。图为安定绿化鸟瞰。(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甘肃定西9月6日电 (张婧 艾庆龙)“在贫瘠的黄土塬种下第一棵树开始,到如今的漫山葱绿,这都是几代人心血付出的结果。”75岁的王宗刚16岁时结缘林木种植,从独身的小伙子到如今子孙满堂的古稀之年,扎根在这片土地定居乐业,造林成为他一辈子的事业。

  上世纪60年代初,王宗刚与其他4人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和兰州榆中县交界处组建车道岭林场。“组建之初南北长20公里的林场没有一棵树,而我们5人却想着在这里造林。”

2000年,定西市安定区拉开退耕还林工程的序幕,加快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图为民众齐心协力打造梯田。(资料图) 钟欣 摄

  王宗刚说当时林场的住宿比塞罕坝的地窝子还差,虽然是土坯房,但是四处透风,爱雨又恨雨的林业人既期盼雨水丰润林木,又要经常遭遇“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窘迫。

  虽然是国有林场,但他们还要面对没有技术,缺乏资金的困难,王宗刚便去请教种树能人,从育苗到栽植均由人工完成,加上定西地区自然条件干旱少雨,育苗栽植成活率还不到20%。“栽植不存活就要来年继续补栽,年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王宗刚坦言。

  对于山路不方便运输种苗的困境,林业人就将育好的苗木装进背篓,步行上山再一株一株栽种;灌溉水资源缺乏,他们每天步行三四公里远的山路用木桶提井水,或用扁担担河水。

  如此,林木一株一株存活,一棵一棵生长,王宗刚32年栽树15万株以上,成活保存至今的林木达5万株以上。他的“愚公”精神感染着儿子王富军,儿子22岁时毅然接起了父亲的班,林场上又出现一个头戴草帽、身着耐磨绿迷彩、扛铁锹的“接班”新面孔。

  如今50岁的王富军,已经从一个垫树坑都需要老林人指导的“门外汉”,成为林场的种树能人。比起种树护林的艰辛,他更愿意竭尽所能像父亲那样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他说,“不仅让光秃秃的山变绿,还要防水土流失。”

  由于王富军常年冒风寒来往于林场各路之间,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他还打趣说,“自己的关节病比天气预报灵验。”有一次,定西山区气温骤降,骑摩托车到林场领工的王富军由于脚冻僵脱不下鞋,只能靠摩托车排气筒上的余温暖脚。

安定山川的巨变,是每一位林业人无私奉献和付出的结果。(资料图) 钟欣 摄

  一批批林业人的付出有目共睹。如今,在车道岭大小8座山梁、50多个山沟河湾,13000多亩土地已全被林木覆盖,杨树、杏树、山毛桃、油松侧柏、核桃以及文冠果等树木长势喜人。

  车道岭林场长陈正斌是该场第9任接班人,他说造林的生态效益是长期劳作的过程,必须要一代接着一代干,山头的绿色愿景不允许接力棒停下来。

如今的车道岭大小8座山梁、50多个山沟河湾,13000多亩土地已全被林木覆盖,杨树、杏树、山毛桃、油松、侧柏、核桃以及文冠果等树木长势喜人。(资料图) 钟欣 摄

  陈正斌说,林场聘用4名当地有护林经验的农民做护林员,种树采用承包制和临时制,分别按每天60元和100元的工资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该林场计划今后充分利用春季开花和秋季落叶的林木优势,将林场打造成游客观光旅拍的好去处。
推荐阅读:冬青球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苗木行业图文推荐
苗木行业新闻推荐
赞助商链接
苗木花木类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特别推荐
 
 
APP应用权限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汇款方式 | 付费会员 | 广告介绍 | 网站介绍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597苗木网是中国专业的苗木网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绿化苗木价格, 最新苗木供应信息和最新苗木资讯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04792号 1鲁公网安备 37068502000062号
copyright @ 597苗木网 2019-2026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90044